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zhèng yán lì sè ㄓㄥˋ ㄧㄢˊ ㄌㄧˋ ㄙㄜˋ正顏厲色(正顔厲色)
◎ 正顏厲色 zhèngyán-lìsè
[look serious and severe] 容顏端正,態度嚴肅
有德之人,心誠辭直,正顏厲色,不作偽飾,以為心害。——明· 王廷相《雅述》
詞語解釋
zhèng yán lì sè ㄓㄥˋ ㄧㄢˊ ㄌㄧˋ ㄙㄜˋ正顏厲色(正顔厲色)
形容表情正經、嚴肅。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有德之人,心誠辭直,正顏厲色,不作偽飾,以為心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他卻又擺起老子的架子來了,見了他總是正顏厲色的。” 曹禺 《日出》第四幕:“一向與 胡四 這樣慣了的,現在無法和他正顏厲色。”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正顏厲色
成語(Idiom):正顏厲色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yán lì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嚴肅、嚴厲的表情和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顏厲色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和態度嚴肅、嚴厲,通常是用來形容領導者或者長輩嚴肅教訓或者警告下屬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嚴肅的場合,如訓誡、指責、警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顏厲色最早出自《左傳》,原文是“正顏厲色,因見其所以然,故亦正顏厲色。”這句話出自魯哀公二十一年,魯國大夫孔丘(孔子)在魯哀公面前嚴肅地指責了魯國大夫公叔旅。后來,正顏厲色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嚴肅、嚴厲的表情和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顏厲色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正”指正直、端正,“顏”指面部表情,“厲”指嚴肅、嚴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面對工作失誤時,常常會正顏厲色地批評教育下屬。
2. 父親正顏厲色地教訓兒子,告誡他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正顏厲色”:
1. 關聯詞:將“正顏厲色”與嚴肅、嚴厲的表情和態度聯系起來,形成關聯記憶。
2. 制作關聯圖:將“正顏厲色”與形象的嚴肅、嚴厲的面部表情結合,制作關聯圖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正顏厲色”相關的成語和表達,如“正襟危坐”、“嚴肅認真”等,以豐富詞匯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正顏厲色地批評了不守紀律的同學。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學生們的不良行為,校長正顏厲色地警告大家要守規矩。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正顏厲色地批評了犯錯的學生,提醒大家要認真對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