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帑
基本解釋
謂國庫里的錢財。 清 惲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大府總督 浙江 、 福建 省,行部過 浙江 ,所取州縣公使銀且二十萬,州縣力匱則盜正帑,應徵索。”
成語(Idiom):正帑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t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正直,清白無私,不貪污受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帑是由“正”和“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正帑中的“正”表示正直、公正,而“帑”是古代指官員財物的意思。正帑的意思是指官員在管理財物時廉潔正直,不貪污受賄,清白無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帑常用于形容官員廉潔清正,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可以用來表揚官員的廉潔奉公,也可以用來批評貪污受賄的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據記載,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官員叫荀卿,他任職為齊國的正帑官,負責管理國家財物。荀卿在任期間一直廉潔奉公,沒有貪污受賄。后來,正帑這個成語就因荀卿的榜樣而得名,成為形容官員廉潔正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一直以來都是個正帑之人,從不接受任何賄賂。
2. 廉潔奉公是每個官員應該具備的品質,只有正帑之人才能獲得人民的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帑的“正”字和“帑”字分開記憶。正帑中的“正”表示正直、公正,而“帑”可以理解為“財物”。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站在財物堆積如山的場景,但他卻始終保持著正直廉潔的品質,不受財物的誘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文化背景來進一步了解正帑這個成語的使用和意義。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廉潔奉公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清正廉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正帑之人,不要作弊。
初中生:我們要向廉潔奉公的官員學習,成為正帑之人。
高中生:官員應該清正廉明,不貪污受賄,做一個正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