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伏
成語(Idiom):詭伏
發音(Pronunciation):guǐ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詭計,暗中伏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詭伏是由動詞“詭”和動詞“伏”組成的成語。詭指陰險、狡猾,伏指隱藏、埋伏。詭伏的基本含義是指暗中施展詭計,以伏擊對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詭伏常用于描述某人在戰斗、競爭或策略中使用詭計,暗中伏擊對手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某人暗中設計陷害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關于詭伏的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相國田忌在與趙國舉行馬賽比賽時,故意選擇了一匹老馬與趙國的優秀馬進行比賽。在第一場比賽中,田忌故意控制馬速,保留實力。第二場比賽中,田忌選擇了一匹稍好的馬,但仍然控制速度。最后一場比賽中,田忌選擇了一匹最好的馬,并全力以赴。通過這種詭計的伏擊,田忌最終贏得了比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詭伏對手,最后取得了勝利。
2. 這個計劃太詭伏了,我們必須小心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詭伏”與“隱藏詭計,暗中伏擊”聯系在一起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人,突然出現并施展詭計,伏擊對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戰爭、競爭、策略相關的成語,如“出奇制勝”、“暗度陳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游戲中使用了詭伏的策略,贏得了比賽。
2. 初中生:小說中的主角通過詭伏對手,成功地解決了危機。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戰爭中使用了詭伏的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