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禁
基本解釋
糾察和禁絕。《周禮·天官·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 鄭玄 注:“糾,猶割也,察也。” 賈公彥 疏:“有過失者,已發則糾而割察之,其未發,則禁之也。”《周禮·地官·鄉師》:“掌其戒令糾禁。”《后漢書·張衡傳》:“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埶位,情偽較然,莫之糾禁。”
成語(Idiom):糾禁(jiū jìn)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糾正、禁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糾指糾正、糾纏,禁指禁止、限制。這個成語的基本意思是糾正錯誤、禁止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對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或者對不當行為進行禁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禁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教育工作者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糾正,也可以用來形容法律對違法行為進行禁止。此外,糾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對自己不良習慣或錯誤行為的糾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糾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糾”的官員,他非常善于糾正別人的錯誤。他經常通過糾正他人的錯誤行為來維護社會秩序。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糾”來形容糾正錯誤的行為,后來就形成了成語“糾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糾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2. 法律對違法行為進行糾禁,維護社會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糾禁的發音與糾正和禁止這兩個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在糾正他人的錯誤行為,同時又禁止不當行為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糾正和禁止相關的成語,如“糾纏”、“禁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糾禁了我們課堂上的嬉鬧行為。
2. 初中生:校規明確糾禁了學生在校園內吸煙。
3. 高中生:為了糾禁學生的違法行為,學校加強了安全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