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施
成語(Idiom):戚施(qī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qī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親戚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戚施是由“戚”和“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戚”指親戚之間的親近關系,“施”指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戚施形容親戚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形成了親情的紐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戚施常用于形容親戚之間的關系和互助。可以用來形容親戚之間互相扶持、互相照顧的情景。也可用于勸人要多關心親戚,互相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第十三》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罕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供養父母,孔子對他說:“戚施于人,何必曰若?戚施自己,亦復何必曰若?”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親自幫助親戚,又何必說是別人呢?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成為了戚施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戚施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戚”是主語,表示親戚之間的關系;“施”是謂語,表示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兄弟之間戚施,互助互愛。
2. 在困難時,親戚之間要互相戚施,共同渡過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戚施的發音“qī shī”與“親戚”相似,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親戚、親情相關的成語,如“骨肉親”、“親如手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表哥表姐感情很好,我們經常戚施,一起玩耍。
2. 初中生:親戚之間要互相戚施,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3. 高中生:我和堂兄弟之間的關系很好,我們經常互相幫助,體現了戚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