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
基本解釋
◎ 成章 chéngzhāng
(1) [come out as an article]∶成文章
下筆成章
出口成章
(2) [to write well]∶成條理
順理成章
詳細解釋
(1).樂竟為一章。引申之,凡積漸生變,自成格局,皆可稱成章。《易·說卦》:“故易六位而成章。”《孟子·盡心上》:“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明 李贄 《與友人書》:“又愛其狂,思其狂,稱之為善人,望之以中行,則其狂可以成章,可以入室?!?br>(2).謂積辭成篇,作成詩文?!?a href="/r_ci_5b94aab154c247504dd1c2f98f79174a/"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卷六:“蓋古人之詩,非如今人牽強輳合,要得之自然。如思不到,則不肯成章?!?/p>
成語(Idiom):成章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文字的結構、內容、語言等都非常完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章原指文章結構完美,內容豐富,語言流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文學價值。后來逐漸引申為其他事物的完美和出色,例如演講、行為舉止等。形容事物的表現或表達達到了高超的水平,令人贊嘆不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書法作品等文學藝術方面的表現非常出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華或某種技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據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的文章結構嚴謹,語言優美,被人稱贊為“成章”。因此,成章成為了形容文章完美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成”和“章”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成章,引起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2.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成章,內容豐富,語言優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成章”與“文章”聯系起來,因為成章最初是用來形容文章的。你可以想象一篇文章結構完美,內容豐富,語言流暢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與文學藝術相關的成語,例如“文不加點”、“字正腔圓”等。
2. 學習有關文章寫作和演講技巧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課真是成章,我們都聽得很認真。
2. 初中生:他的書法作品寫得非常成章,每個字都非常工整。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內容都很成章,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篇。
4. 大學生:他的演講真是成章,用詞準確,邏輯清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