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昃
基本解釋
太陽偏西,約下午二時左右。《易·離》:“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晝而訪問至於日昃,夕而省覽至於夜分。” 清 陳夢雷 《華嚴嶺》詩:“日昃下層岡,遙遙度阡陌。”
成語(Idiom):日昃
發音(Pronunciation):rì z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陽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過程,比喻時間的流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日昃的字面意思是“太陽落下”。它源自《詩經·小雅·鶴鳴》:“日昃不御,昭王遄追。”這句詩描述了昭王追逐鶴的情景,其中的“日昃不御”意為太陽落下了,沒有駕車追逐。后來,人們將“日昃”引申為時間的流逝,表示時間不等人,時光荏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日昃一詞多用于形容時間的流逝,可以用來表達時間的短暫和珍貴。比如在描述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飛逝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詩經·小雅·鶴鳴》記載,春秋時期的楚國昭王曾經追逐一只飛翔的鶴,但最終沒有追上。這個故事中的“日昃不御”成了后來形容時間流逝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日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時光如梭,日昃月減,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
2. 不要等到日昃西山才后悔,抓住機會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日”字的形狀來記憶這個成語,它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過程,代表時間的流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詩詞或文章來進一步了解“日昃”成語的使用和意義。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日昃很長,我們可以多玩一會。
2. 初中生:考試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日昃西山了。
3. 高中生:青春的日昃如此短暫,我們要珍惜每一天。
4. 大學生:大學四年的日昃,是我們人生中寶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