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火
基本解釋
(1).指東方七宿中的心宿。東方七宿稱蒼龍,心宿有星三顆,其主星又稱鶉火、大火,故稱。《文選·張協<七命>之一》:“若乃龍火西頽,暄氣初收。飛霜迎節,高風送秋。” 李善 注:“《漢書》曰:東宮蒼龍房心,心為火,故曰龍火也。”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七:“宛轉龍火飛,零落早相失。”參見“ 二十八宿 ”、“ 心宿 ”。
(2).天子袍服上的龍、火之飾。《舊唐書·輿服志》:“華蟲象物,龍火分形。”
(3).天之陰火。 宋 陸佃 《埤雅·釋獸》:“內典曰:‘龍火得水而熾,人火得水而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火一·陽火陰火》:“天之陰火二:龍火也,雷火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龍火焚山,鶴糞枯砌,則見尅之理。”
成語(Idiom):龍火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大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火是由“龍”和“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在中國文化中,龍被視為神圣的象征,代表著權力、威嚴和吉祥。而火則象征著破壞、災難和危險。因此,龍火一詞意味著由于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大火,具有毀滅性和危險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火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大規模的火災,特別是那些破壞力極大、威脅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火災事件。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災難性的事件,如戰爭、暴亂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相傳,龍是神話中的神獸,它可以掌控天氣和自然災害。有一次,因為人類的過失,龍的怒火被點燃,導致了一場猛烈的大火。這場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許多人和物質財產都被毀滅。從此以后,人們用“龍火”來形容由于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大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火是一個由兩個獨立的詞匯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龍火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
2. 昨晚的龍火導致了數十家房屋被燒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龍”和“火”兩個詞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巨大的龍噴出熊熊烈火,破壞一切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火和龍相關的成語,如“龍飛鳳舞”、“火燒眉毛”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晚上我們學校附近發生了一場龍火,很多建筑物都被燒毀了。
2. 初中生:這片森林發生了一場龍火,給野生動物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對火災的預防和防控,以避免龍火給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