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蕚
成語(Idiom):跗蕚
發音(Pronunciation):fū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追求功名利祿時,常常忽視了基本的道德和良知,追逐虛名而失去真實的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跗蕚一詞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草木的根部和花的朵蕚,比喻事物的根本和表面。在成語中,跗蕚指的是人們在追求功名利祿時,往往只關注外表的虛榮和名利,而忽視了道德和良知的根本,導致失去真實的價值和內在的美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跗蕚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功名,忽視道德和價值觀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追求權力、財富或地位而不擇手段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只看重外在的表象,而應該更加注重內在的品質和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跗蕚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對草木的形象描繪,表達了人們在追求功名利祿時應該注重內在品質和價值觀的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跗蕚的成語結構為“跗蕚”。其中,“跗”是指鞋上的后幫,也可引申為根本、內在;“蕚”是指花朵的蕚,也可引申為表面、外在。兩個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比喻了人們追求功名利祿時忽視了內在的價值和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名利,不擇手段,完全是一個跗蕚之人。
2.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都陷入了功利的追求,忽視了跗蕚的價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只顧著追逐鞋子上的裝飾,而忽略了鞋子的根本和內在,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憶住“跗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其他哲學思想和作品,深入理解他對人生、道德和價值觀的思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關注自己的外貌,完全是一個跗蕚之人。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為了追求名利,不擇手段,忽視了跗蕚的價值。
3. 高中生: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上,人們往往追求表面的虛榮,忽視了跗蕚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