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脣
基本解釋
草名。即澤瀉。《爾雅·釋草》:“藚,牛脣。” 郭璞 注引 毛 傳:“水蕮也。” 陸璣 疏:“今澤蕮也,其葉如車前草大。” 郝懿行 義疏:“《本草》:‘澤瀉,一名水瀉。’瀉,與‘蕮’同。是藚即澤瀉也。”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其陸卉則紫鱉緑葹,天著山韭,雁齒麋舌,牛脣彘首,布濩南池之陽,爛漫北樓之后。”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謝》詩:“深挑乍見牛脣液,細掐徐聞鼠耳香。”參見“ 澤瀉 ”。
成語(Idiom):牛脣
發音(Pronunciation):niú ch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極為沉穩、有分寸、有魄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牛脣是由"牛"和"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牛"表示強壯、有力,"脣"表示嘴唇。牛脣的含義是指人的嘴唇像牛一樣有力量和魄力,形容說話有分寸,有力量,能夠引起他人的共鳴和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牛脣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有分寸、有魄力,適用于各種正式場合,如演講、辯論、會議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堅強,意志堅定,不容易被擊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牛脣這個成語的起源與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將有關。這位名將在戰場上以勇猛無畏、口才過人而聞名,他的嘴唇像牛一樣堅固有力,所以人們用牛脣來形容他的嘴唇,后來逐漸引申為形容人的言談有力、有分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牛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辯論中展現了牛脣的一面,讓所有人都為之折服。
2. 這位演講者的牛脣讓聽眾深受感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嘴唇像牛一樣有力量和魄力,可以輕松地說服別人,這樣就能夠記住牛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大對牛脣的理解和運用。一些相關的成語包括:牛頭不對馬嘴、牛刀小試、牛角掛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牛脣讓我們都感到很安心,因為他總是能夠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2. 初中生:老師的牛脣讓我們對他的教學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他一定能帶領我們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她的牛脣讓她在辯論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她的觀點非常有說服力。
4. 大學生:他的牛脣讓他在演講比賽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大家的贊賞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