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室
成語(Idiom):黌室
發音(Pronunciation):hóu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大眾所詬病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黌室一詞來源于《莊子·天運》:“黌室之窟,窮鼠盡出。”意為“窮鼠藏身的地方,被捕之后,所有的老鼠都會逃出來”。黌室在這里比喻一個人的心思、行為或品德被曝光或受到指責后,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無法再被掩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黌室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被眾人所唾棄、指責或討厭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不良行為、品德或丑惡的一面被揭露后,引起公眾的指責和唾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黌室一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的寓言故事,比喻一個人的秘密或不好的一面被揭露后,無法再被掩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黌室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黌”是動詞,“室”是名詞,表示一個地方或空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丑惡行徑終于被曝光,成為了眾人口中的黌室。
2. 這個政府的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黌室,引起了公眾的強烈譴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黌室聯想為一個黑暗、陰暗的地方,代表那些被眾人所唾棄、指責或討厭的人或事物。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敗壞家聲”、“名譽掃地”等,來擴展對于被指責、被唾棄的情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學校里偷東西被老師發現了,成了同學們眼中的黌室。
2. 初中生:這個籃球隊的隊長經常欺負隊友,成了大家心中的黌室。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黌室,引起了公眾的強烈譴責。
4. 大學生:他的不誠實行為被揭露后,成為了同學們眼中的黌室,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