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
基本解釋
(1).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為寒食,故名。 唐 姚合 《寒食詩》之一:“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 唐 溫庭筠 《寒食節寄楚望》詩之二:“家乏兩千萬,時當一百五。” 宋 蘇轍 《新火》詩:“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九:“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稱一百五。”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三折:“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墳祭祖。”參見“ 一百五日 ”。
(2).牡丹之一種。開于寒食節,故稱。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花釋名》:“一百五者,多葉,白花。 洛陽 花以穀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開,最先。”
成語(Idiom):一百五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ǎi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愚蠢、笨拙或行為荒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百五是一個數目,原本意義是指一百加上五,但在成語中卻表示愚蠢、笨拙或行為荒唐。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不明智,行為糊涂,缺乏常識或判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諷刺、嘲笑或批評某人的愚蠢或笨拙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做某件事時顯得非常愚蠢或沒有頭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于清朝時期的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在賭場中連續贏了一百次,但在第一百零五次時卻輸掉了所有的錢,因此被人們戲稱為“一百五”。另一種說法是源于民間故事,說有一個人因為不懂規矩而被人譏笑為“一百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一百”和“五”兩個詞組成,表示一個人的愚蠢或笨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太一百五了,總是犯一些低級錯誤。
2. 別聽他的,他是個一百五,什么事都不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百五”與愚蠢、笨拙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想圖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愚蠢、笨拙相關的成語,如“糊涂蟲”、“愚公移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數學考試考了一百五分,真是太笨了!
2. 初中生:他今天在班上說了一個很蠢的笑話,真是一百五。
3. 高中生:他在面試時回答問題的時候完全沒有邏輯,簡直就是一百五。
4. 大學生:他在大家面前表演了一個非常愚蠢的魔術,真是一百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