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埭
成語(Idiom):堰埭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堵住水流,阻止水流流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堰,指堵住水流的構筑物;埭,指阻止水流流動。堰埭形容阻止事物發展或阻礙某種行動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阻擋、阻礙、限制某種事物的發展或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國君哀公任用了一個賢臣,使得國家安定繁榮。后來有人給哀公說了一些負面的話,導致他對這個賢臣的信任減少,不再重用他。這個賢臣感到非常失望,他用了“堰埭”來形容自己被阻擋、阻礙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堰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因為資金問題一直被堰埭著,無法繼續推進。
2. 他的才華被堰埭在了一個平庸的職位上,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堰埭與水流的堵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堰堵住了水流,形成了一個堰埭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堰埭”相關的成語,如“堰塞湖”、“堰塞湖泄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河里的石頭堆成了堰,堰埭住了水流。
2. 初中生:他的夢想因為家庭的困難而被堰埭住了。
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堰埭了企業的發展。
4. 大學生:這個社交平臺的封鎖對于信息傳播起到了堰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