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賢
基本解釋
(1).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記·日者列傳》:“才賢不為,是不忠也;才不賢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賢者處,是竊位也。” 唐 李白 《金門答蘇秀才》詩:“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 元 劉詵 《送范主一憲郎》詩:“古來環轍人,往往皆才賢。”
(2).才德兼備。 清 吳敏樹 《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茍其學問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論,功業足以施於當時,如是則為才賢人矣。”
成語(Idiom):才賢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才華和品德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才賢是由“才”和“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才”指的是人的才華和能力,“賢”指的是人的品德和道德。才賢用來形容一個人既有才華,又有品德,是一種對人才的綜合評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才賢通常用來贊美一個人既有才華,又有高尚的品德。可以用于描述各種領域的人才,如文化界、教育界、政界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既能力出眾,又能遵守職業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才賢的起源,目前沒有具體的故事或典故可考。這個成語是根據人們對于才華和品德的共同認知而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才賢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真是才賢兼備。
2. 這位年輕畫家才華橫溢,而且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良好的品德,可謂是才賢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才賢”與“才華”和“賢德”這兩個詞聯系起來,才華代表才能和能力,賢德代表品德和道德,才賢就是才華和賢德的結合。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才華和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德才兼備”、“賢能兼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僅學習好,還經常幫助別人,真是個才賢的同學。
2. 初中生:這位老師不僅講課生動有趣,而且對學生非常關心,是一位才賢之師。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同時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是一個才賢之人。
4. 大學生:他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還在社會實踐中做出了積極貢獻,是一名才賢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