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上而下(zì shàng ér xià)
發音(Pronunciation):zì shàng ér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上往下,由高到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發展或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從上層向下層進行,由高層決策向下進行具體實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組織、管理、指導等方面的工作方式,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分布或排序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的官方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上而下是由“自”、“上”、“而”、“下”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決策總是自上而下,缺乏底層員工的參與。
2.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任務分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自上而下”與一個人從樓上走下樓梯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表示事物從高到低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組織、管理相關的成語,如“層次分明”、“上下一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自上而下地排列隊伍。
2. 初中生(12-15歲):學校的管理體系是自上而下的,校長負責最終決策。
3. 高中生(15-18歲):領導們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重要的工作任務。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公司的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總部制定戰略,各地分支機構負責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