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yǎ sú gòng shǎng)
發音:yǎ sú gòng shǎng
基本含義:雅俗共賞是指高雅和通俗的事物能夠共同被人們欣賞和喜愛。
詳細解釋:雅俗共賞是指不同的人對于高雅和通俗的事物都能夠有共同的欣賞和喜愛。無論是高雅的文藝作品還是通俗的娛樂節目,只要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喜愛,就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
使用場景:雅俗共賞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文化現象或者藝術作品,即不管是高雅文化還是通俗文化,只要能夠引起人們的共同喜愛和欣賞,就能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
故事起源:《禮記·中庸》中有一段話:“君子中庸,民之端也。思無邪也,不可及也。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逼渲械摹熬又杏?,民之端也”一句被用來形容雅俗共賞。
成語結構:雅俗共賞是一個由“雅”、“俗”、“共”、“賞”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雅”和“俗”相對立,但通過“共賞”這一動作,形成了一種和諧統一的意境。
例句:
1. 這部電影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具備通俗的娛樂性,真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2. 這個展覽集合了高雅的繪畫作品和通俗的攝影作品,實現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記憶技巧:可以將“雅俗共賞”拆分成“雅”、“俗”、“共賞”三個部分記憶。同時,可以聯想到高雅的音樂和通俗的流行歌曲能夠共同被人們欣賞和喜愛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流行文化,探索其中的高雅和通俗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實現雅俗共賞的方式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舞蹈表演既有優美的舞姿,又有歡快的音樂,大家都覺得很好看,真是一次雅俗共賞的演出。
2. 初中生:這本小說既有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寫,又有緊張刺激的情節,真是一部讓人雅俗共賞的作品。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結合了歷史背景和現代元素,既有深度的思考,又有輕松的娛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4. 大學生:這場音樂會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相結合,既有經典的樂曲演繹,又有現代的曲風,給觀眾帶來了一次雅俗共賞的音樂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