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防
基本解釋
(1).大堤。《周禮·考工記·匠人》:“凡為防,廣與崇方,其閷參分去一,大防外閷。”《爾雅·釋丘》:“墳,大防。” 郭璞 注:“謂堤。”《新唐書·李適之傳》:“ 玄宗 患 穀 洛 歲暴耗徭力,詔 適之 以禁錢作三大防,曰 上陽 、 積翠 、 月陂 ,自是水不能患。”
(2).謂重要的、原則性的界限。 宋 歐陽修 《辨左氏》:“夫禮之為物也,圣人之所以飾人之情,而閑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為制度,皆因民以為節,而為之大防而已。”《明史·范輅傳》:“臣以為尊無二上,凡不稱臣者,皆不宜具朝服,以嚴大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對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
(3).山名。即 大房山 。參見“ 大房 ”。
成語(Idiom):大防
發音(Pronunciation):dà f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重視預防和防備,做好防范措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防是由“大”和“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非常重視預防和防備,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這個成語強調了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或危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或減少潛在的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防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于可能發生的困難、危險或災害進行預防和防備的態度和行動。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組織、團隊或國家在面臨挑戰時采取的積極預防措施,以及在遇到困難時勇于面對并解決問題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濟傳》中,故事發生在晉朝時期。當時,王濟擔任大將軍,他非常重視預防和防備,經常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護邊疆安全。因此,人們贊美他說:“王大防邊塞,無虞之患。”從此,大防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們重視預防和防備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防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做好大防,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
2. 這個企業非常重視大防,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來保護員工和財產。
3. 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刻保持大防的意識,保護孩子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大海防御”類比來記憶這個成語。大海防御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護海岸線的安全,而大防也是指采取措施來預防和防備可能的危險或損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關于預防和防備的成語,如“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等。
2. 深入了解歷史上的重要防御工程,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
3. 閱讀與防范和預防有關的文章、書籍或新聞報道,了解不同領域的預防措施和經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大防壞人,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初中生:考試前要做好大防,提前復習和做題。
高中生:大防自己的疏忽和大意,避免犯錯和出現意外。
大學生:大防財務風險,合理規劃和管理個人財務。
成年人:在疫情期間,大家都要做好大防,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