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盜
基本解釋
謂感化盜賊使為良民。《三國志·吳志·虞翻傳》“歸葬舊墓,妻子得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中大夫 山陰 陳囂 ,漁則化盜,居則讓鄰,感侵退藩,遂成義里。”
成語(Idiom):化盜
發(fā)音(Pronunciation):huà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盜賊變成好人,使壞人改過自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化盜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意思是通過教育或改造,使壞人變好。它指的是將原本行為不端的盜賊轉(zhuǎn)變?yōu)樯屏颊钡娜耍蛊涓倪^自新。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人的改造和教育的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化盜這個成語常用于談?wù)撋鐣逃⒎芍贫群偷赖掠^念等方面的話題。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通過努力和改變,從壞人變成好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化盜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做張果的盜賊,經(jīng)常在山上搶劫過路行人。有一天,張果遇到了一個仙人,仙人對他說:“你的行為違反了道德規(guī)范,你應(yīng)該改過自新。”張果聽后感到非常愧疚,并表示愿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仙人于是施展法術(shù),將張果變成了一個好人。自此以后,張果不再做壞事,而是幫助別人,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用“化盜”來形容將壞人變成好人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化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化”是動詞,表示改變、轉(zhuǎn)變的意思;“盜”是名詞,指盜賊、壞人。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將盜賊變成好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教育和引導,成功地將一個小偷化盜,成為了社會的有益之人。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去化盜,幫助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重新回到正軌上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化盜”這個成語與一個故事聯(lián)系起來。想象張果遇到了仙人,仙人通過施展法術(shù)將他化為一個好人的情景。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化盜”相關(guān)的成語,如“化干戈為玉帛”、“化險為夷”等,了解更多關(guān)于改變、轉(zhuǎn)變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幫助那些做錯事的同學,幫助他們化盜。
2. 初中生:我們班里有個同學以前經(jīng)常偷別人的東西,但現(xiàn)在經(jīng)過老師的教育,他已經(jīng)完全化盜了。
3. 高中生: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去化盜,幫助那些誤入歧途的人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