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基本解釋
(1).佛教所說五眼之一。又稱天趣眼,能透視六道、遠近、上下、前后、內(nèi)外及未來等。《大智度論》卷五:“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諸色無不能照。”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覩未來。”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2).指天神之眼。《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這等的功行,便是我這里也無天條可引。’”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盧仝 《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
英文翻譯
1.【醫(yī)】extensive eyesight
成語(Idiom):天眼
發(fā)音(Pronunciation):tiān y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有極高的觀察、洞察力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眼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觀察力。天眼可以看到一切細節(jié),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和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具有卓越智慧和洞察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工具具有非凡的觀察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眼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辰天眼的人,他擁有一雙能夠看到遠處的眼睛,被稱為“天眼”。辰天眼的眼睛能夠看穿一切偽裝,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他成為了古代社會的智者和權(quán)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眼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天”和“眼”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天眼,總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
2. 這位科學家被譽為現(xiàn)代天眼,因為他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天空中的眼睛,想象一個巨大的眼睛在觀察一切,從而記憶天眼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天文觀測設施——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具有超強的觀測能力,被譽為現(xiàn)代天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就像是天眼一樣,總能看出我做錯的事情。
2. 初中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天眼,她總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小動作。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的洞察力就像是天眼一樣,他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
4. 大學生:他是我們學校的天眼,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