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騎
基本解釋
(1).眾多的騎從。一人一馬合稱騎。 漢 東方朔 《與公孫弘借車書》:“是以 東門先生 居蓬戶空穴之中,而 魏公子 一朝以百騎尊崇之。” 唐 盧綸 《送馬尚書郎君侍從歸覲太原》詩:“玉人垂玉鞭,百騎帶櫜鞬。”
(2). 唐 初禁軍之一。《舊唐書·王毛仲傳》:“初, 太宗 貞觀 中,擇官戶蕃口中少年驍勇者百人,每出游獵,令持弓矢於御馬前射生,令騎豹文韉,著畫獸文衫,謂之‘百騎’。”《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通典·職官十》:“ 大唐 之初有禁兵,號為‘百騎’,屬羽林。”
成語(Idiom):百騎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百名騎士,也用來形容眾多的騎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騎是由“百”和“騎”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百指一百,騎指騎馬的士兵。百騎原本是指一百名騎士,后來引申為眾多的騎兵。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數眾多的騎兵隊伍,意味著力量強大和氣勢磅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騎常用于形容軍隊、隊伍或者人群數量龐大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聯合起來的力量,一致行動的團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騎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百騎通常是指一支由一百名騎士組成的騎兵隊伍。在戰爭中,騎兵隊伍通常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力量,因為他們的速度和機動性使他們能夠迅速進攻敵人或者進行偵察。因此,百騎成為了象征力量和勝利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量詞“百”和名詞“騎”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組成了一支百騎隊伍,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2. 這個國家的軍隊有著強大的百騎力量,足以保衛國家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百騎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百名騎士在馬上奔馳的場景,他們的力量和氣勢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軍隊或者力量有關的成語,如千軍萬馬、力挽狂瀾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百騎飛奔的場景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林黛玉騎著小馬在草地上飛馳的情節。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百騎力量非常強大,能夠有效地保衛國家的安全。
3. 高中生:他們組織了一支百騎隊伍,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最終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