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慄
成語(Idiom):戰慄(zhà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度恐懼,身體發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戰慄是由“戰”和“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戰指戰斗、爭斗,慄指身體發抖、恐懼。戰慄形容人在極度恐懼時,身體不由自主地發抖,心神不寧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戰慄多用于形容人在遭遇恐怖、驚嚇、驚慌等極端情況下的表現。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極度恐懼、不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戰慄的起源。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做龍逢的人,他在山林中遇到了一只巨大的虎,嚇得渾身發抖。后來,龍逢被人問起這個情況時,他回答說:“我見到那只虎,全身都戰慄了。”從此,戰慄成為了形容極度恐懼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戰慄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戰”和動賓關系的名詞“慄”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個可怕的電影場景中,女主角嚇得戰慄不已。
2. 看到蛇突然出現,小明感到戰慄,全身發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戰慄這個成語,將“戰”與“慄”兩個字形象地聯想到一個人在戰斗中遇到了可怕的事物,嚇得渾身發抖,從而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慄相關的成語,如“驚慄”、“恐慄”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蜘蛛,小明戰慄得大聲尖叫。
2. 初中生:聽到突然的槍聲,學生們都戰慄了,紛紛躲到桌子下。
3. 高中生:在恐怖電影中,女主角遭遇到了一連串可怕的事情,她戰慄不已,不敢再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