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拉
基本解釋
◎ 毛拉 máolā
(1) [mullah] 阿拉伯語 maulā
(2) 的譯音。原意為“先生”、“主人”。后成為某些地方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我國新疆地區某些穆斯林對阿訇的稱呼
英文翻譯
1.mulla; mullah
詳細解釋
阿拉伯語的譯音。原意為“先生”、“主人”。后成為某些國家和地區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我國 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 用以稱伊斯蘭教宗教職業者。
成語(Idiom):毛拉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l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簡單、粗糙或不完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拉是由“毛”和“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毛”指的是毛糙、簡單的意思;“拉”指的是拉長、拉長時間的意思。毛拉形容事物粗糙、簡單、不完善或時間短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拉通常用于形容工藝簡單、做事粗糙、效果不好、質量低劣、時間短暫等情況。可以用來批評工作中的不認真、不細致或不盡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拉這個成語源于中國民間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位名叫毛拉的木匠,他擅長制作各種木制品。然而,由于他工作匆忙,對細節不夠關注,所制作的產品質量都不高。因此,后來人們就用“毛拉”來形容簡單、粗糙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手工藝品做得太毛拉了,一點細節都沒有處理好。
2. 這個項目的計劃太毛拉了,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3. 他的演講只有十分鐘,內容太毛拉了,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毛拉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匆忙的工作中,草草了事,沒有花時間去處理細節,最終完成的產品質量很差,就像是“毛拉”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工藝、質量、時間等相關的成語,如“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臨渴掘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畫的畫太毛拉了,沒有仔細涂色。
2. 初中生:這個科學實驗的數據記錄太毛拉了,沒有按要求做。
3. 高中生:他的作文寫得太毛拉了,沒有展開論述,只是簡單地列舉了幾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