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材
基本解釋
亦作“ 五才 ”。1.五種物質。指金、木、水、火、土。《左傳·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 杜預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漢 焦贛 《易林·師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時陰陽順敍,國無咎災。”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
(2).五種物質。指金、木、皮、玉、土。《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鄭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3).五種德性。《六韜·龍韜》:“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公道凝三略,攻標五才。”
成語(Idiom):五材(wǔ cái)
發音(Pronunciation):wǔ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才華橫溢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材指的是五種材料,分別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材料象征著五種不同的才華和能力。五材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多種才華和能力,全面發展,能夠在不同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材一詞多用于贊美人才出眾、多才多藝的人。可以用于表揚朋友、同事或學生在各個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是一種褒獎和贊美的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材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形容楊震的才華出眾。楊震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學者,他才華橫溢,能夠同時涉獵音樂、文學、歷史等多個領域,因此被稱為“五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五材的人,不僅擅長音樂,還精通書法和繪畫。
2. 她是個五材的運動員,既擅長游泳又擅長跳遠。
3. 這位科學家是個五材,不僅在研究領域有突出成就,還在教育和創新方面有卓越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材的五個字拆開記憶,每個字代表一種才華或能力。金代表金錢,象征財務能力;木代表木材,象征手工藝術能力;水代表水,象征文學創作能力;火代表火焰,象征戰斗能力;土代表土地,象征農業和土地開發能力。通過將五個字與對應的能力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五材相關的成語,如五谷豐登、五光十色等。這些成語也都與多樣化的能力和才華有關,可以加深對五材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五材的學生,他不僅數學好,還會畫畫。
2. 初中生:我班的班長是個五材,他不僅學習好,還會打籃球。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獎學金得主是個五材,他不僅在學術方面出色,還在音樂和體育方面有才華。
4. 大學生:我認識一個五材的學生,他不僅在學校成績優秀,還在社團活動中表現出色。
5. 成年人:我公司的總經理是個五材,他在管理、營銷和領導力方面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