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基本解釋
◎ 正史 zhèngshǐ
[history books written is biographical style] 指官修的紀傳體史書,如《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history books written in biographical style
詳細解釋
(1).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 乾隆 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隋書·經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清 馮桂芬 《<明紀>序》:“史家分紀傳、編年二體,而紀傳為正史。” 胡適 《論短篇小說》:“又如《水滸傳》所記 宋江 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實。”
(2).有以紀傳、編年二體并稱正史的。參見《明史·藝文志》。
(3).考訂歷史。 唐 王績 《游北山賦》:“察俗刪詩,依經正史。”
成語(Idiom):正史(zhèng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真實、準確的歷史記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史是指經過權威機構編纂的歷史記載,它以客觀、真實、準確為特點,被公認為正統的歷史文獻。正史的編纂通常由國家或朝廷命令專門機構負責,經過嚴格篩選,包含了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跡和政治制度等內容。正史不僅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也是了解國家文化和社會演變的重要途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史常用于形容真實可信的歷史記載,也可以用來指代嚴肅的學術研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史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被用來與野史相對。《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司馬遷被譽為史學之父。他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收集整理歷史資料,編寫了一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正史巨著。從此,正史一詞成為了指代真實歷史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研究成果被公認為正史,對歷史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2. 這本書是一部正史,內容詳實,值得一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正史”與“真實的歷史”聯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個歷史學家正在翻閱厚厚的史書,他認真地讀取每一頁,以確保書中的內容是真實可信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閱讀正史:可以選擇閱讀一些著名的正史著作,如《史記》、《資治通鑒》等,深入了解中國歷史。
2. 學習史學方法:了解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讀正史,因為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用正史的資料寫歷史作業,要求真實準確。
高中生:我對歷史很感興趣,正在閱讀一部正史巨著。
大學生:我正在寫一篇關于明清時期的論文,需要大量的正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