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踞
基本解釋
猶盤踞。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破其追襲之賊千餘,賊屯踞死守。”
成語(Idiom):屯踞(tún jù)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或敵人駐扎在一個地方,占據據點,形成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屯字表示軍隊集結、駐扎的意思,踞字表示占據、侵占的意思。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軍隊或敵人集結在一個地方,占據據點,形成勢力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軍隊或敵人在某個地區駐扎、占領,并形成勢力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集團或勢力占據某個領域,使其他人難以進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踞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軍隊常常需要集結、駐扎在一個地方,以便統一行動、占據有利地形。屯踞這個成語就是從這種軍事行動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踞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漢字組成的成語,屯字表示集結、駐扎,踞字表示占據、侵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軍屯踞在山上,我們很難攻破他們的防線。
2. 這個公司屯踞在市場的某個領域,其他競爭對手很難進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屯字和踞字的形象與其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屯字可以想象成軍隊集結駐扎的場景,踞字可以想象成占據、侵占的動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軍事行動相關的成語,例如屯田、屯糧等。同時,也可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戰爭戰略,深入理解屯踞這個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沙盤上擺了很多小兵,說是在屯踞一個小山頭。
2.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足球隊員屯踞在對方球門前,形成了銅墻鐵壁的防線。
3. 初中生:歷史課上學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個國家的軍隊都在各自的疆土上屯踞,準備戰爭。
4. 高中生:二戰期間,德國軍隊屯踞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形成了強大的防線,給盟軍帶來了巨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