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板
基本解釋
刑具。用以打人的毛竹板。《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知縣相公一見了這錠樣,認定是造假銀的光棍,不容分訴,一上打了三十毛板。”《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兩邊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公拖翻,二十毛板,打的皮開肉綻。”
英文翻譯
1.hair plates; rough plank; rough board
成語(Idiom):毛板(máo bǎn)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粗糙、簡單、不精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板原指木材表面沒有經過打磨和光滑處理的木板,因此形容事物粗糙、簡單、不精致。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粗俗、不文明,或者形容事物做得不仔細、不認真,缺乏細致處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或諷刺人的粗魯、粗俗、不細心等行為。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粗糙、簡單、不精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明代成化年間,有個名叫李毛的人,他做木工,擅長制作家具。有一天,他做了一張桌子,表面沒有經過打磨和光滑處理,顯得很粗糙。他的同事看了之后,就說:“這個桌子太毛板了!”后來,人們就用“毛板”來形容粗糙、簡單、不精致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穿著毛板,一點也不講究。
2. 這個作品的完成度太低了,簡直就是一塊毛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板”形容成沒有經過打磨和光滑處理的木板,用來形容粗糙、簡單、不精致的事物或人。可以聯想到毛板的表面沒有光滑,因此形容事物沒有經過精心處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粗糙、簡單、不精致相關的成語,如“粗制濫造”、“一刀兩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畫的畫太毛板了,一點也不像。
2. 初中生:她的書寫太毛板,字跡潦草不認真。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設計太毛板了,缺乏細致的考慮。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太毛板了,沒有引起觀眾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