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負隅頑抗
發音(Pronunciation):fù yú wán k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困境中仍然堅持抵抗,不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隅頑抗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負隅”和“頑抗”組成。負隅指被困于角落,無路可逃;頑抗指堅持抵抗。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在困境中堅持不屈、奮力抵抗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隅頑抗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堅強抵抗的情況??梢杂糜谫澝滥切┰谀婢持袌猿謯^斗、不屈服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明知無望卻仍然頑固抵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了楚漢戰爭時期,楚軍被圍困在垓下。項羽率領的楚軍面對漢軍的圍攻,最終被迫投降。這個故事中的“負隅頑抗”形象地描繪了楚軍在垓下頑強抵抗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負隅”和動詞“頑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生活的困境中,他始終保持著負隅頑抗的精神。
2. 雖然面對困難,但他仍然選擇了負隅頑抗,堅持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狹小的角落里,但仍然頑強地抵抗,不屈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來了解更多關于楚漢戰爭時期的情況,進一步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們要學會負隅頑抗,不輕易放棄。
2. 初中生:面對考試失敗,我們不能負隅頑抗,而是要積極面對,努力提高。
3. 高中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有負隅頑抗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