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上幘
基本解釋
亦稱“ 平巾幘 ”。 魏 晉 以來武官所戴的一種平頂頭巾。至 隋 ,侍臣及武官通服之。 唐 時因制,為武官、衛官公事之服,而天子、皇太子乘馬則服之。見《新唐書·車服志》。《三國志·魏志·賈逵傳》“ 充 , 咸熙 中為中護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李孚傳》:“及到 梁淇 ……自著平上幘,將三騎,投暮詣 鄴 下。”《晉書·輿服志》:“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上幘也。始時各隨所宜,遂因冠為別。介幘服文吏,平上幘服武官也。”《通志·器服一》:“武弁、平巾幘,諸武職及侍臣通服之。侍臣加金璫坿蟬,以貂為飾。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
成語(Idiom):平上幘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shàng zh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等地對待上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平等;上:上級;幘:待遇。平上幘指對待上級平等公正,不偏袒、不偏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上幘常用于形容對待上級的態度,表示對上級沒有偏袒和偏心之舉。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學校、軍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有一個叫趙顯侯的國君,他非常重視平等待遇上級的原則。有一次,趙顯侯的一個大臣犯了錯誤,但他并沒有因此對他不公平對待,反而平等地對待了他。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形成了成語“平上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上幘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含義,但結合在一起有特定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對待我們平等公正,真是一位平上幘的好領導。
2. 在公司里,我們要學會平上幘,不偏袒任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平上幘”分成三個部分,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平等地對待上級。
2. 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一個有關平等待遇的場景聯系起來,比如在一個工作環境中,大家都受到平等的對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這個成語:
1. 查找相關的成語,比如“平起平坐”、“平心靜氣”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平等待遇的原則和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待我們平等,不偏袒任何人。
2. 初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學會平上幘,對待老師和同學都要公正。
3. 高中生:在班級中,我們要互相平等對待,做到平上幘。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們要對待上級平等,不偏袒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