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
基本解釋
(1).指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所領部隊?!?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順帝紀》:“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李賢 注:“五營,五校也。謂長水、步兵、射聲、屯騎、越騎等五校尉也?!?隋 虞世基 《講武賦》:“選羽林於六郡,詔蹶張於五營。”
(2).泛指諸軍營。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雷霆七校發,旌旆五營連。” 宋 劉克莊 《鵲橋仙·鄉守趙計院生日》詞:“四民香火,五營笳吹,來獻一杯壽水?!?/p>
成語(Idiom):五營
發音(Pronunciation):wǔ y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的五個編制單位,也泛指軍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營是指軍隊的五個編制單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和輜重,代表了軍隊的各個方面。這個成語也可以泛指軍隊,表示軍隊的整體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軍隊的組織和力量,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團結一致的力量,或者表示集體的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營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組建了五個編制單位的軍隊。這個成語通過形象的描述,展示了軍隊的整體力量和組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營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軍隊由五營組成,戰斗力非常強大。
2. 只有五營的力量,我們才能夠取得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比如將五個編制單位與五個手指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軍隊的整體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軍隊的組織結構和編制單位,以及軍事戰略和戰術的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五營的力量能夠保護我們的國家。
2. 初中生:只有五營的配合,我們才能夠打贏這場戰爭。
3. 高中生:五營的編制單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和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