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呈
基本解釋
公眾聯名呈遞政府的一種公文。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大員們都十分用心的聽著,臨末是叫他們合擬一個公呈,最好還有一種條陳,歷述著善后的方法。”
成語(Idiom):公呈 (gōng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呈現或申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呈是由“公”和“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公指公開、公眾,呈指呈現、申請。公呈表示將某事公開呈現給公眾或向上級申請某事,并期待得到批準或回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呈常用于指代向上級、領導或公眾呈報某事、申請某事的行為。可以用于書面或口頭表達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呈這個成語的起源較為模糊,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呈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呈”和賓語“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呈給了學術界。
2. 這份報告已經公呈給了公司領導,正在等待審批。
3. 這個項目的申請已經公呈給了政府部門,希望能夠得到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公眾面前,向大家呈現自己的成果或申請。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呈相關的成語,如“公諸于世”、“呈遞”等。這些成語都與公開、呈現、申請等概念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我的畫公呈給了老師,她夸獎了我。
2. 初中生:我們班的建議已經公呈給了校長,希望能夠得到支持。
3. 高中生:我準備將我的研究成果公呈給學術界,希望能夠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