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縋
基本解釋
用繩懸人或物下墜。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硯辯》:“石居水底,須千夫堰水汲盡,深數丈,篝火下縋,深入穴中,方得之。”
成語(Idiom):下縋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輕浮、不負責任,不顧后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縋是指人的行為輕浮、不負責任,不顧后果。縋,古代指房檐下的突出部分,有可能會掉下來。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輕浮,不顧后果,不負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縋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不負責任,不顧后果的情況。可以用于批評他人的不負責任行為,也可以用于自我警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縋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古代民間的風俗習慣和建筑結構而來的。古代的房屋常常有突出的房檐,這些房檐如果不加以修繕,就有可能會掉下來。因此,人們就用“下縋”來形容那些行為輕浮、不負責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縋是由“下”和“縋”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下”表示向下,表示輕浮、不負責任;“縋”表示掉下來,表示不顧后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度太下縋了,總是隨隨便便,不負責任。
2. 這個項目失敗了,主要是因為負責人太下縋,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縋”與“不負責任”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站在房檐下,輕浮地搖晃著,不顧后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責任相關的成語,如“不負責任”、“推卸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點也不下縋,每天都認真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下縋,經常不做作業,耽誤了大家的學習。
3. 高中生:考試前,我們都很緊張,不敢下縋,要認真備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需要自律,不能下縋,要對自己的學業負責。
5. 成年人:在工作中,不能下縋,要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不負責任會導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