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雅
基本解釋
《詩》中正《小雅》、正《大雅》的統稱。與變雅相對。據《小大雅譜》載:自《鹿鳴》至《菁菁者莪》為正小雅,自《文王》至《鳧鹥》為正大雅;大雅《民勞》、小雅《六月》之后,皆謂之變雅。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篇為正雅。 漢 平當 《樂議》:“ 河間 獻王 聘求幽隱,修興雅樂以助化。時大儒 公孫弘 、 董仲舒 等皆以為音中正雅,立之大樂。”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風雅正變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此兼雅之正變言之。蓋雅以述其政之美者為正,以刺其惡者為變也。 文 武 之世不得有變風變雅; 夷 、 厲 、 宣 、 幽 之世有變風未嘗無正風,有變雅未嘗無正雅也。”
成語(Idiom):正雅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y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談舉止得體、莊重、大方,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雅一詞中的“正”表示正確、端正,而“雅”表示高尚、文雅。正雅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合乎社會公認的規范和標準,表現出莊重、大方、得體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雅一詞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言談、穿著等方面,強調一個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禮儀,得體大方。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修養和教養,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不正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雅一詞的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它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強調個人修養和社會禮儀的重要性。在古代,正雅是受到高度重視的品質,被視為一個人高尚品格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舉止一直非常正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位演講者的言辭非常正雅,充滿了智慧和魅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正直”、“文雅”等詞語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正雅的含義。同時,可以將正雅與一個端莊、得體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該詞語的形象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正雅,還有許多與禮儀、修養相關的成語,如正經、正派、正直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來豐富對于社會禮儀和個人修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的舉止非常正雅,老師總是表揚他。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在公共場合保持正雅的言行舉止。
3. 高中生(16-18歲):正雅的穿著和談吐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正雅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需要不斷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