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觜笛
基本解釋
橫笛加嘴者。《新唐書·禮樂志十一》:“﹝ 高麗 伎﹞又有五絃、義觜笛、笙、葫蘆笙、簫。”《文獻(xiàn)通考·樂十一》:“義觜笛,如橫笛而加觜, 西梁 樂也。而今 高麗 亦有用焉。”亦作“ 義嘴笛 ”。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史籍·義帝》:“《樂器圖》有義嘴笛,謂笛上別安嘴也。”
成語(Idiom):義觜笛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zī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尖銳、刻薄。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觜笛是由“義”、“觜”、“笛”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義”指正義、公正,“觜”指嘴巴的尖端,“笛”指笛子。整個成語意指言辭尖銳、刻薄,形容人說話尖刻、刻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尖銳、刻薄,特別是對他人的批評或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濬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濬是晉朝的一位將領(lǐng),他的嘴巴非常尖銳,講話刻薄刺人。有一次,王濬在宴會上吹起了笛子,笛聲尖利刺耳,讓人感到不悅。后來,人們就用“義觜笛”來形容他的言辭尖銳、刻薄。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批評總是義觜笛,讓人很難接受。
2. 她的回答總是帶著義觜笛的口吻,讓人感到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義觜笛”的發(fā)音和含義來記憶。將“義觜笛”聯(lián)想成一個人吹著尖銳的笛子,對別人說出刻薄的話,這樣的形象會更加鮮明,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成語的使用方法和背后的故事,可以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運(yùn)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他的話總是像義觜笛一樣尖銳,讓人受傷害。
2. 初中生(12-15歲):她的評論總是充滿了義觜笛的味道,讓人很難接受。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辯論技巧很高超,總是能用義觜笛一樣的言辭戳中對方的痛處。
4. 大學(xué)生(18歲以上):在辯論賽中,他展現(xiàn)出了他的義觜笛,讓對手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