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膋
成語(Idiom):蕭膋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l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低沉、悲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蕭膋是一個古代的音樂術語,用來形容琴聲低沉而悲傷。后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為形容人的聲音低沉、悲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聲音低沉、悲傷,特別是在表達內心的傷感或憂郁情緒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蕭膋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一首詩中:“蕭瑟兮草木搖落,下澤而浮舟。”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草木凋零,江水泛濫,船只漂浮。其中的“蕭瑟”一詞就是指琴聲低沉。后來,“蕭瑟”演變為“蕭膋”,成為形容聲音低沉、悲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聲音蕭膋地響起,讓人感到一陣悲傷。
2. 她的歌聲蕭膋動人,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蕭膋”與低沉、悲傷的聲音聯系起來,想象一下一個人低沉而悲傷地唱歌或說話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嘹亮”、“婉轉”等,擴大對語言表達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聲音蕭膋地響起,讓人覺得他很傷心。
初中生:她的琴聲蕭膋,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傷。
高中生:他的演講中透露出一種蕭膋的情緒,讓人心生同情。
大學生:在那個雨夜,她低沉而蕭膋的聲音讓人不禁想起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