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公
基本解釋
土地神。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回生》:“土地公公,今日開山,專為請起 杜麗娘 ,不要你死的,要個活的。”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在小小的神龕子里,一對泥塑的菩薩,還端端正正,站在那里。他們就是土地公公和他的夫人。”
成語(Idiom):土地公公
發音(Pronunciation):tǔ dì gōng go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土地神明,也用來比喻土地的主人或保護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地公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靈,被認為是守護土地的神明。因此,“土地公公”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土地的主人或保護者。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很負責任、很關心和照顧他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地公公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土地或者他人的關心和保護。比如,你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農民非常愛護自己的土地,或者一個老師非常關心和照顧學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地公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神靈。人們相信土地公公能夠保護土地并給人們帶來好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人們希望通過祭祀土地公公來祈求豐收和平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土地公公”,表示土地的主人或保護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農民對他的土地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真是個土地公公。
2. 我們的班主任是個非常關心學生的人,可以說是個土地公公。
3. 這個社區的居民都非常喜歡這位保安,因為他就像個土地公公一樣,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土地公公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保護著它,關心它,就像一個負責任的主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神話故事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土地公公的故事和傳說。此外,你也可以學習更多與土地和農耕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個土地公公廟,每年我都會去那里祈求好運。
2. 初中生:我爺爺是個農民,他對土地非常關心,真是個土地公公。
3. 高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像個土地公公一樣,總是關心和照顧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