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áng guó zhī shēng ㄨㄤˊ ㄍㄨㄛˊ ㄓㄧ ㄕㄥ亡國之聲(亡國之聲)
指淫靡的音樂。《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此 師延 之所作,與 紂 為靡靡之樂也。及 武王 伐 紂 , 師延 東走,至於 濮水 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 濮水 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孔子家語·辨樂解》:“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參見“ 亡國之音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亡國之聲
成語(Idiom):亡國之聲 (wáng guó zhī shē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áng guó zhī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預示一個國家即將滅亡的聲音或跡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國之聲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即將滅亡的跡象或聲音。它強調(diào)了一種悲涼和絕望的情感,暗示著國家的衰敗和滅亡的不可避免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描述一個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衰退和危機,以及可能導致國家滅亡的跡象。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的內(nèi)外困境、戰(zhàn)爭、政治腐敗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國之聲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國國君重耳被其叔叔趙盾追殺,重耳逃亡到楚國。重耳在楚國被稱為“亡國之聲”,暗示了他是一個即將亡國的國君。后來,重耳成功重回晉國,成為晉國的君主,并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國之聲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亡國”表示國家滅亡,而“之聲”表示跡象或聲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經(jīng)濟危機是亡國之聲的警示,我們必須采取緊急措施。
2. 政府的腐敗和內(nèi)部紛爭已經(jīng)成為亡國之聲,國家正處于危險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國歌變成了悲傷和絕望的聲音,這樣就能夠聯(lián)想到亡國之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上的一些亡國之聲的案例,如秦朝的末年、南宋的滅亡等。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國破家亡”、“望梅止渴”等,來擴大對中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我讀過一本關于歷史的故事,里面提到了亡國之聲,是指一個國家快要滅亡的跡象。
2. 初中生(11-14歲):歷史課上老師講了亡國之聲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衰敗是有跡可循的。
3. 高中生(15-18歲):亡國之聲通常出現(xiàn)在一個國家面臨內(nèi)外困境、政治腐敗等情況下,預示著國家的滅亡即將到來。
4. 大學生及以上:亡國之聲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衰退和危機,以及可能導致國家滅亡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