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畫地而趨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dì ér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或利益,不擇手段地去迎合、追隨別人的意見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畫地而趨”源自于《戰國策·齊策四》:“故畫地而趨者,非愚而智之分也。”意為人們不是因為愚笨而追隨別人的行動,而是出于追求自己的利益。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地迎合別人的意見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迎合別人的意見或行動。可以用于描述一些政治家或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隨某個權威人物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人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或好感而迎合他們的意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政治家田忌為了擊敗強大的趙國,采取了一種策略,即選擇自己的馬匹與對手的馬匹進行比賽。根據對手的實力,田忌分別選擇了自己的好馬、中馬和差馬進行比賽。最終,田忌通過巧妙的策略,讓自己的馬匹在比賽中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中的“畫地而趨”指的是田忌根據對手的實力選擇自己的馬匹,以迎合對手的要求,達到最終的勝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地+動詞+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得到老板的賞識,他總是畫地而趨。
2. 他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不惜畫地而趨,做出各種迎合的舉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畫地而趨”與田忌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田忌在比賽中選擇馬匹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畫地而趨”相關的成語,如“隨波逐流”、“唯利是圖”等,以豐富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為了讓同學們喜歡我,我會畫地而趨,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2. 初中生(14歲):為了贏得比賽,我們需要畫地而趨,采取對手不熟悉的戰術。
3. 高中生(17歲):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常常會畫地而趨,做出各種迎合的舉動。
4. 大學生(20歲):為了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我們需要學會畫地而趨,與同事建立良好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