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使
成語(Idiom):羈使(jī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束縛、被限制、被駕馭,失去了自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羈使一詞來源于古代馬車上的轡頭,用來控制馬匹的行動。引申為被人牽制、駕馭或束縛,失去自由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被人操縱、控制或束縛的情況,多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離婁上》中有一則故事,孟子曾經勸說齊國君主,告訴他只有通過道德的引導和教育,才能使臣民心甘情愿地服從他的統治,而不是通過暴力和壓迫。他用了一個比喻,說如果用粗重的轡頭來控制馬匹,馬匹就會感到痛苦和不滿,而如果使用輕巧的轡頭,馬匹就會自愿地服從。這個故事中的轡頭就是羈使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人民已經被羈使太久了,他們渴望自由。
2. 學生們感到被羈使,因為他們的課程安排非常緊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羈使”拆分為“羈”和“使”。羈可以聯想為“羈絆”或者“束縛”,使可以聯想為“被駕馭”或者“被控制”。通過聯想這兩個詞的含義,來記憶“羈使”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由和束縛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自由自在”等,可以幫助加深對“羈使”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覺得被家長管得太嚴了,他覺得自己像被羈使一樣。
2. 初中生:班級里有個學霸,他總是把其他同學當成自己的工具,讓他們為他做事,大家都覺得被羈使了。
3. 高中生:高考期間,學生們的時間幾乎全部被學習占據,他們感到自己被羈使在書桌前,沒有任何自由。
4. 大學生:實習期間,一些學生因為沒有經驗,被老板安排做一些瑣碎的工作,他們覺得自己被羈使了,沒有發揮自己的能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