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gōng ěr wàng sī ㄍㄨㄙ ㄦˇ ㄨㄤˋ ㄙㄧ公爾忘私(公爾忘私)
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 明 李贄 《晁錯》:“﹝ 鼂錯 ﹞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 鼂氏 之不安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若説是為了國法,所以公爾忘私,然而姓 朱 的卻又明明為著升官發財,才出首的:所以有點看不起這個人。”亦作“ 公耳忘私 ”、“ 公而忘私 ”。 漢 賈誼 《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彼為臣者既能捨家而顧國,國爾而忘家,公而忘私,則為君者自當體彼一念之忠忱,或準其一月而半歸其家省視,或準其三十日或二十日歸其家省視。”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象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 中國 中,究竟能有幾個?”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公爾忘私
成語(Idiom):公爾忘私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ěr wàng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而忘掉個人私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爾忘私是指在處理事務時,不考慮個人的私利,而以公正、公平的態度對待。它強調了個人應當以公共利益為重,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私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爾忘私常用于教育、道德、政治等領域,用來提醒人們要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為個人私利而做出不公正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爾忘私這個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上》。離婁是孟子的一個學生,他曾問孟子:“為什么要公而忘私呢?”孟子回答道:“人生而不帶來,死而不帶去,所以要以公共利益為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短暫,個人私利是短暫的,而追求公共利益才是長遠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爾忘私的結構是“公爾”+“忘私”,其中,“公爾”表示公正、公平,“忘私”表示忘掉個人私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公爾忘私,為人民服務。
2. 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應該公爾忘私,共同追求團隊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爾忘私”與“以公為重,忘私利”進行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公共利益的一邊,忘記了自己的私利,全心全意為公共利益而努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公正、公平、利他主義的內容,學習相關的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跡,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公爾忘私”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公爾忘私,不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作為班干部,我們要公爾忘私,公正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3. 高中生:考試時,我們應該公爾忘私,不作弊,保持公平競爭。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要公爾忘私,為社區居民提供幫助和服務。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公爾忘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