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易
基本解釋
更替;輪流。《新唐書·杜兼傳》:“ 德宗 既厭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際,新舊代易之初,庶工之間,或吏屬因循,或簿書緣絶,其於督察漏略,檢防散逸,彌綸之體,不可不早有飭戒。”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德懷二三之臣,負眾自用,令之不從、召之不至者尚數十,皆束衽來庭,代易奔走,如水湊下。”
成語(Idiom):代易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代替易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代易是由“代替”和“易位”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代替指的是替代、取代,易位指的是位置互換。代易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替代另一個人或物體的位置,進行位置互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代易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替代另一個人或物體的位置,進行位置互換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權力、地位、職責等方面的變動或轉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的楚漢相爭。楚軍將領項羽與漢軍將領劉邦在巨鹿之戰中交戰,劉邦智謀高超,派出韓信代替自己出戰,成功擊敗了項羽。這個故事成為了代易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代易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屬于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工作出色,代易了原來的經理職位。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代易了,新的負責人將帶領團隊繼續推進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代易”與“代替易位”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兩個人交換位置,一個人代替另一個人的位置,從而形成“代易”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代易相關的成語,如“代人受過”、“代人說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在游戲中代易了位置,我變成了守門員,他變成了前鋒。
2. 初中生:我班級的班長因為生病請假,我被老師選為代易班長,負責班級的事務。
3. 高中生:在學校的社團中,我代易了原來的成員,成為了社團的負責人。
4. 大學生:我和我的同學代易了宿舍,搬到了一個更大更好的房間里。
5. 成人:公司的經理因為升職而離開,我被選為代易經理的人選,接管了他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