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銷
基本解釋
亦作“ 對消 ”?;ハ嗟咒N。 茅盾 《鍛煉》十五:“他們忙著搗亂,忙著破壞!同是 中國 人,自己的力量這樣對銷,成什么話!”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七:“等到懲罰足以和罪過相對消, 撒旦 才會離開她?!?/p>
成語(Idiom):對銷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觀點互相抵消、互相制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銷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對”表示相互,相對,而“銷”表示銷毀,消除。這個成語指的是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觀點互相抵消、互相制約的情況。它強調了平衡和相互制衡的概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銷常常用來形容兩個相反的力量或觀點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平衡關系。它可以用來描述政治上的兩個對立派別、商業上的競爭對手、學術上的爭論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相傳,齊國有兩位名叫對和銷的大夫,他們在政治上有不同的觀點,互相爭論。國君齊宣公聽說了他們的爭論后,決定讓他們互相制約,以保持國家的平衡和穩定。因此,人們就用“對銷”這個成語來形容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觀點互相抵消、互相制約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兩個政黨的力量對銷,形成了政治的平衡。
2. 這兩個公司一直在競爭,但銷售額總是對銷,無法分出勝負。
3. 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存在分歧,爭論激烈,但始終無法對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對銷”這個成語與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觀點互相抵消、互相制約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平衡和相互制衡相關的成語,例如“勢均力敵”、“均勢”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和小紅一直在爭吵,但他們的聲音總是對銷,沒有一個人能占上風。
2.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兩個班長候選人,他們的支持者數量幾乎一樣,所以最后的結果是對銷的。
3. 中學生:這個問題在班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但最終無法決定,因為兩種觀點都有合理的理由,形成了對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