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韞
成語(Idiom):韜韞
發音(Pronunciation):tāo y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才能、忍耐不發,等待時機的策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韜韞源于《左傳·襄公十四年》:“韜光養晦,至于時乎!”意為隱藏才能,不暴露自己的才干,等待合適的時機展現出來。這個成語強調了在某些情況下,不要貿然暴露自己的才能,而是要以謹慎的態度等待時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韜韞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境或挑戰時,采取隱藏實力、等待機會的策略。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不輕易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靜靜積累經驗和能力,等待適合的時機來展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的故事講述了晉國大夫韓宣子因為自己的才能而備受贊譽。當時,晉國正面臨著外敵的入侵,韓宣子選擇隱藏自己的才能,不愿意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最后,當外敵撤退時,他才展現出自己的智謀和才能,成功地幫助晉國擺脫危機。這個故事成為了韜韞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韜韞的結構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的,形容隱藏才能、等待時機的策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韜韞自己的才能,等待著合適的機會展示。
2.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該學會韜韞,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實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韜韞的發音“tāo yǔn”與“淘云”進行聯想,想象在一片云霧中隱藏自己的才能,等待時機的到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隱藏、等待相關的成語,如韜光養晦、埋頭苦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正在韜韞自己的才能,等待著機會參加學校的才藝表演。
中學生(13-18歲):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他選擇韜韞自己的實力,不輕易展示出來。
大學生及以上:在職場中,他善于韜韞自己的才能,等待著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