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暴
基本解釋
強暴,兇暴。《孔子家語·五儀》:“ 帝辛 介雀之德,不修國政,亢暴無極,朝臣莫救,外寇乃至, 殷 國以亡。”
成語(Idiom):亢暴(kàng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情緒或行為過于激動、狂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暴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的成語,亢指情緒或行為過于激動,暴指情緒或行為過于狂熱。亢暴形容一個人情緒或行為失去了平衡,過于激動或狂熱,往往因為過度亢奮而導致沖動或不理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暴一詞常用來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過于激動或狂熱的行為。例如,某人因為興奮而情緒亢奮,失去理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行動,可以說他亢暴了。亢暴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社會現象或事件,如亢暴的民眾情緒、亢暴的市場行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山林中遇到一只狂暴的虎。這個人因為過于害怕而情緒失控,瘋狂地逃跑。后來,他遇到了另一只虎,但他已經學會了冷靜地面對,沒有再亢暴地逃跑。這個故事引申出了亢暴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情緒或行為過于激動、失去控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暴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明確的邏輯關系,但在意義上相互呼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表現亢暴,不計后果地沖向對手。
2. 這個市場的行情一直亢暴,投資者需要冷靜思考后再做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亢暴與“激動”、“狂熱”等詞語聯想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可以想象一個人情緒亢奮到極點,瘋狂地跳躍和喊叫,表現出非常激動和狂熱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或行為有關的成語,如“喜怒哀樂”、“憂心忡忡”等。可以進一步了解亢奮和狂熱在不同場景下的表現方式,以及如何控制情緒和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到自己最喜歡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拿走了,他情緒亢暴地哭了起來。
2. 小學生:小紅在考試得了滿分,她高興得亢奮了一整天。
3. 初中生:小王聽到自己被選中參加籃球比賽的消息后,情緒亢奮,無法入睡。
4. 高中生:考試前夜,小張為了復習而熬夜,導致第二天早上精神亢奮,無法集中注意力。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亢暴”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