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笙
基本解釋
(1).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笙》:“《世本》:‘ 隨 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稱笙為“鳳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昔 王子晉 好吹鳳笙,招延道士與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唐 韓愈 《誰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 蕭史 。” 明 何景明 《呂黃門畫竹歌》:“龍盤嶰谷山中石,更待 伶倫 截鳳笙。”
(2).指笙曲。 宋 張先 《虞美人》詞:“鳳笙何處高樓月,幽怨憑誰説。”
成語(Idiom):鳳笙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華民族傳統音樂器樂中的一種竹笛,也用于比喻音樂美妙悠揚或者形容聲音高亢激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鳳笙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它由竹子制成,形狀像一只小鳥,因此得名。鳳笙是一種能夠發出高亢激昂的聲音的樂器,常用于演奏激昂熱烈的音樂,如戰斗進行曲等。因此,鳳笙在成語中常常用來比喻音樂美妙悠揚,或者形容聲音高亢激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鳳笙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音樂的美妙悠揚,也可以用于形容聲音的高亢激昂。比如,在描述一場音樂會時,可以用“音樂如鳳笙般美妙悠揚”來形容音樂的高雅和動聽;在描述一個人的聲音時,可以說“他的聲音如鳳笙般高亢激昂”,突出聲音的洪亮和激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鳳笙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文化。在古代,鳳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樂器,常常用于表達激情和豪情。因此,人們將鳳笙作為一個比喻,用來形容美妙的音樂或者高亢的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鳳笙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鳳”表示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象征著美好和吉祥;“笙”表示一種樂器,是古代的一種吹管樂器。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音樂美妙悠揚或聲音高亢激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場音樂會上,樂團演奏的曲子如鳳笙般美妙動聽。
2. 他的歌聲如鳳笙般高亢激昂,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激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鳳笙”這個成語與音樂美妙悠揚的場景聯系起來,比如想象一只鳳凰在天空中飛舞,發出美妙的聲音,或者想象一個人用鳳笙演奏出高亢激昂的音樂。通過與具體的場景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傳統音樂和樂器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鳳笙的演奏技巧和歷史背景。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音樂相關的成語,如“琴瑟和鳴”、“鳥語花香”等,進一步豐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春天的鳥兒唱歌聲如鳳笙般美妙。
2. 初中生(13-15歲):聽到那位歌手高亢激昂的演唱聲音,我仿佛聽到了鳳笙的聲音。
3. 高中生(16-18歲):樂隊在舞臺上演奏的曲子美妙如鳳笙,讓人陶醉其中。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音樂節上,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如鳳笙般美妙,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