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籠
成語(Idiom):篾籠(miè lóng)
發音(Pronunciation):miè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篾條編制的籠子,比喻局限狹小的環境或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篾籠是一種用篾條編制而成的籠子,篾條是一種細長的植物纖維,制作篾籠的工藝需要將篾條交叉編織而成。篾籠常常用于捕捉鳥類或捕捉小動物。在這個成語中,篾籠比喻一個局限狹小的環境或困境,人們在這種環境中很難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篾籠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身處困境或受制約的環境,無法自由行動或發揮自己的才能。例如,當一個人被困在某個狹小的工作環境中,無法發展自己的能力或追求自己的理想時,可以用篾籠來形容這種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篾籠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篾籠記》。故事中,有一個漁夫用篾條編制了一個篾籠,想要捕捉一只鳥。漁夫將篾籠放在地上,然后用谷物引誘鳥兒進入篾籠。當鳥兒進入篾籠后,漁夫便可以輕易地將篾籠捉住。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篾籠是一種困境的象征,人們要警惕自己不要落入篾籠的陷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篾籠屬于形象化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字面意思與實際含義有一定的聯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那個小城市的篾籠里工作,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2. 這個項目的預算太低了,我們無法在這個篾籠中發揮創造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篾籠的形象與局限狹小的環境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篾籠中,無法自由行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篾籠的制作工藝和用途,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困于”、“困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覺得學校的作業太多了,每天都像是被關在一個篾籠里。
2. 初中生(13-15歲):他長時間在家里學習,感覺自己被篾籠困住了,想要出去放松一下。
3. 高中生(16-18歲):高考是一個很大的篾籠,我們需要通過努力學習來打破它。
4. 大學生(19-22歲):實習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被公司的規定束縛住了,像是被關在一個篾籠里。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的壓力讓我覺得自己被篾籠困住了,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