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災
基本解釋
佛教謂劫末所起的三種災害。刀兵、疫癘、饑饉為小三災,起于住劫中減劫之末;火、風、水為大三災,起于壞劫之末。見《俱舍論·分別世品》。亦泛指災難。 南朝 梁元帝 《攝山棲霞寺碑》:“風來露歇,日度霞輕,三災不毀,得一而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詩:“ 胡 來 胡 現劫灰深,風鼓三災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但恐三災橫至,四大崩摧。”
成語(Idiom):三災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災禍連綿不斷,連續發生三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災是一個意味著連續發生災禍的成語。它表示災禍接連而來,給人們帶來連綿不斷的痛苦和困難。這個成語強調了災難的嚴重性和持續性,暗示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需要堅強和勇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災常用于形容連續發生的不幸事件或災難。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生活中的連續挫折或不幸遭遇,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上連續發生的自然災害或其他災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當時,魯國遭受了連續三年的旱災、蝗災和瘟疫,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以形容災禍連綿不斷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連續發生的次數,“災”表示災難或不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連續發生了三災,居民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2. 這個企業遭遇了三災,但他們依然堅持下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三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連續經歷了三次災難,面臨巨大的困境和痛苦,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災難相關的成語,如“四大皆空”、“五雷轟頂”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連續下了三天的大雨,真是三災啊!
2. 初中生:這個城市連續發生了三次地震,居民們都遭受了三災。
3. 高中生:他在考試中連續遇到了三個難題,真是三災啊!
4. 大學生:這個國家連續遭受了三次自然災害,人民受到了三災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