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
基本解釋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成語(Idiom):對時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或多個鐘表的時間顯示完全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對時”源自于鐘表,表示兩個或多個鐘表的時間顯示完全一致。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兩個或多個人在行動、思想或計劃上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團隊合作緊密,各成員思想一致,步調一致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兩個人的意見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分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時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鐘表還不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準確掌握時間。因此,如果有兩個或多個鐘表的時間顯示完全一致,就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稱贊。久而久之,這個現象就被形容為“對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對時”的結構是“對 + 時”,其中“對”表示一致,相同的意思,“時”表示時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他們在工作中總是能夠對時。
2. 他們的意見完全一致,可以說是對時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對時”與兩個鐘表顯示一致的場景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時間相關的成語,例如“對牛彈琴”、“時光荏苒”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一起比賽時,隊友們總是能夠對時,所以我們贏得了比賽。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很難,但我和同桌的答案完全一致,我們對時了。
3. 高中生:在團隊項目中,我們的計劃和思路非常一致,我們能夠對時地完成任務。
4. 大學生:在團隊討論中,我們的意見總是能夠對時,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