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第
成語(Idiom):避第(bì dì)
發音(Pronunciation):bì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避開第一位,指謙虛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第是由“避”和“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避,意為回避、躲避;第,意為第一位。避第的含義是指在行動或言語中謙虛謹慎,不爭第一位,避免顯得過于自負或傲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第常用于形容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行為舉止,也可以用于指導團隊合作或社交場合中的表現。在工作中,避第可以讓人更加謙虛和謹慎,避免沖突和爭執,促進團隊的和諧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中:“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不務修身,何以求其子孫之修身?不務齊家,何以求其子孫之齊家?不務治國,何以求其子孫之治國?不求天下之治,何以求其身之治?”其中的“不務治國,何以求其子孫之治國?”就是指謙虛謹慎,不爭第一位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避”和名詞“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避第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
2. 在團隊合作中,避第是十分重要的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避第”記憶為“避開第一位”,用來提醒自己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爭第一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例如“謙虛謹慎”、“不爭第一”等,以加深對這些品質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避第,不總是爭當班級的第一名。
2. 初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避第,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考試成績,我要避第,不給自己太大壓力,保持平常心。
4. 大學生:在職場中,避第是一種必備的素質,要懂得謙虛和尊重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