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拙
基本解釋
(1).剛直而不知變通。 唐 孟郊 《灞上輕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隨輕薄倫。” 后蜀 何光遠 《鑒誡錄·語忌誡》:“ 仁遇 行伍出身,語多方拙。”
(2).指方正樸拙,聰明不外露。 宋 陳傅良 《送德遠弟赴省》詩:“方拙有家學,豐腴與眾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姚合》:“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
成語(Idiom):方拙(fāng zhuō)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能或技藝不高明,笨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拙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方正,拙指笨拙。方拙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技藝不高明,表現出笨拙的樣子。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的不擅長或不熟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拙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在評論某人的技能或才能時。例如,當某人在繪畫或音樂方面表現不佳時,可以說他在這方面很方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書》中。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方拙的官員,他的才能非常有限,技藝拙劣。后來,方拙因為他的方正品性而被贊賞,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從此,方拙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才能或技藝不高明,笨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拙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固定的順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數學方面很方拙,總是算不對。
2. 她的繪畫水平很方拙,還需要多加練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方拙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方正的房間里,手腳笨拙地做著一些動作,表示他的才能或技藝不高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才能或技藝相關的成語,如“出類拔萃”、“登峰造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泳方面很方拙,總是游不好。
2. 初中生:他在寫作方面很方拙,每次作文都寫得很差。
3. 高中生:她的演講技巧很方拙,沒有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4. 大學生:他在編程方面很方拙,總是寫不出好的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