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草草收兵
發音(Pronunciation):cǎo cǎo shōu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匆忙結束戰斗,不仔細思考后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草草收兵是指在戰斗或爭斗中,因為各種原因而匆忙結束,沒有細致考慮后果。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種草率、匆忙的態度,暗示了不負責任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處理問題時不仔細思考,草率行事,沒有耐心和毅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源于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曾發動了一場對抗北方韃靼族的戰爭。在攻打韃靼族的過程中,明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匆忙出兵,結果遭受了重大損失。這個事件被用來形容匆忙結束戰斗的行為,從而形成了成語“草草收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所以只能草草收兵,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
2. 公司的銷售團隊在產品推廣方面草草收兵,導致銷售業績不盡如人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草草收兵”與匆忙、不負責任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軍隊匆忙地草草結束戰斗,沒有把握勝利的機會,最終導致失敗的結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戰爭、軍事相關的成語,如“棄甲曳兵”、“破釜沉舟”等,了解它們的意義和使用場景,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沒時間做作業了,只能草草收兵,明天再做吧。
2. 初中生:我們的足球隊比賽時太急躁了,總是草草收兵,沒有好好配合。
3. 高中生:寫作文時不要急于結束,要認真思考,不要草草收兵,才能寫出好的作品。